北京大学将编辑恒爱行动作为讲课案例
发布时间:2014-04-22 11:17 浏览量:4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会长王思斌:
很高兴参加今天的会。今天来到这里,听了以后,确实很感动。非常感谢“恒爱行动”组织我们这些朋友来到这里。尤其我们参与编织的,我非常感动。向社会献爱心的活动大家都能做,有政府,企业、民间组织都能参与。刚才陈总的介绍,我觉得一个企业的眼光就在这里。企业就是企业,企业有它的社会盈利,但是它有它的社会责任。一个很好的题目,我们儿基会也做了这么多的事情,而且咱们的妇联,各个系统妇联组织做了很多的事情。
这件事情是这样的,大角度讲,整个活动的意义,做儿童的事情,孤残儿童的事情是全社会第一个要关注的事情。现在我们取得的效果,包括李素丽小组的事迹也让我们很感动。他们通过这个活动,在自己的内部掀起了这种关爱孤残儿童的潮流。这个东西是很值得挖掘的东西。所以一会儿也希望能够把大家讲话的资料给我,我要把恒爱行动做成案例在北大等高校去给学生讲课、宣传。
我想从一个慈善源,到慈善链到慈善网组织的东西,是带给我的一个启示。慈善源是我们的恒源祥集团和儿基会所倡导的,这个倡导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我觉得你们两个的结合,企业和咱们民间组织的结合。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各个地方的同志就有很多的创造,因为大家激发起来共鸣,所以大家要在这里做了很多的事情。我们的意义不仅是毛线本身,激起了大家的爱心。从我们开始的点到一条线,到现在变成一大片和一个网的事情。
刚才说退休的职工,三十五岁以上的青年,还有女同志们,还有我们六十多岁退休的职工们,他们很积极的想到这个事情。一个是人们有爱心,第二个就是她通过做这个事情有很多的享受。这个享受会激起自己童年、对年轻时的自豪的心绪。一个老人要想自己年轻的时候,多有意思。因为老年社会里面,最后一个活动就是回顾人生。现在常说好汉不提当年勇。现在他老了,一件事让他想起他的童年的时候,他当然愿意。他花时间,花功夫,花钱也愿意。这是对大家很好的幸福回忆了。
下岗职工做这件事情,下岗职工现在还没有回想自己幸福的青年,但是这里面能够给他能力感。下岗职工困难的人,也是可以帮助人的。别人帮助我,我也能帮助别人。虽然帮助的方向不同,但是能力对大家很重要。说明我有能力面对困难。在这个问题上,如果我们能够做点服务,那么其他的可能也会说,我这个人不是完全没有用。对于儿童来讲,当时秦文也说了,给了他们一种幸福感。在这个社会上,她得到了关心,长大了以后她也会努力,这各个方面都有收获。
这件事情做起来相当有意思。做了相当好的公益事业和慈善项目。在这里可能就有这几个东西可以再去挖掘或者有意的再去设计。
一个是我们现在开了慈善源,我们在活动中结了一个慈善源。很多有爱心的人走到一起。走到一起,大家可能是一个单独的个人,也可能是一个群体,包括李素丽小组,大家坐到一起,虽然是一个单位的。但是不是一个单位的人,将来通过这个活动走到一起,这样大家在一起也能够做点事情。
把慈善的事情再延续下去。我们现在这里有恒源祥这个项目,实际上如果接了这个慈善源分之后,有可能在小范围之内,大家再合起来做别的好事情。这些有爱心的人她们通过一个环节把这个连在一起,延续下去。
对于我们儿童来讲,我觉得是传慈善情的事情。实际上对每个人也是传慈善情的事情。刚才讲到共享慈善的事情,共享慈善是风险慈善吗?不仅是这样的,每个人都要得到慈善的升华。我们做奉献的时候,他自己也在想。刚才那个同志说,为自己的孩子积德。中国老百姓就这么想问题,中国人做慈善,甚至会把自己的生活连在一起。我们没有要求每个人都要为政治上做慈善,他是很平常的老百姓,他就想我要积德行善,做好事。我想对于我们儿童来讲,享受了慈善的爱。
最后就是续恒爱行。我们公司几年一直在做这个事情,我们的行动意义远远超出了这个行动,我们有各大行动的结果,在那里传播。在这个过程中,对我来讲,我个人的教化我觉得毫无疑问,很感动。因为我是做社会工作教育的。社会工作应该在这方面做事。当然我们各个地方都有学校。所以“恒爱行动”如果用得着我们社工队学生的,他们是专门学习助人的,可以让他们参与进来。
在这个过程中,一大批慈善的志愿者的活动,因为我们的点并不是全国都在做,可能会有一些点,这个事情要延续下去,要靠很多的志愿者。这样通过人的活动可能会把我们的活动影响做得更大,持续更强。当我们这个行动,到57万的孤残儿童都穿上毛衣的事情,我们的活动都会继续下去。所以感谢咱们的活动给了我学习的机会,也使得我在教学过程中能有很好的案例告诉大家,中国是这么做慈善的。谢谢大家!
- 上一篇:恒源祥的慈善思维
- 下一篇:恒源祥日化十年倾力“羊毛美容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