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高规格高水准民间美术馆在沪崛起
发布时间:2014-04-22 11:17 浏览量:5
最近,上海新出现了3家由社会力量创办的美术馆,出手不凡,引起广泛关注。那就是民生现代美术馆、外滩美术馆和恒源祥香山美术馆。
企业撑腰 资金雄厚
说起美术馆、博物馆,不少人习惯以政府办的为正宗,视民间私人的博物馆、美术馆为小打小闹。但现在,由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机构等社会力量创办的美术馆、博物馆,正以其大投入、大手笔、大目标,让人们刮目相看,甚至认为它们的涌现将改变国内艺术平台的格局,为艺术注入新动力。
且看沪上新生的民生现代美术馆和外滩美术馆如何亮相。民生美术馆的《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历程》回顾展,是国内首次对改革开放后出现的前卫艺术进行学术梳理和客观呈现的大展。其学术性、敏感性、适时性以及办展的难度,都显示了美术馆的实力。
外滩美术馆则与当今最具国际影响力的艺术家蔡国强合作,策划了别具匠心的《农民达芬奇》,展出农民发明家们土法上马所造奇奇怪怪的飞机、潜艇、航母、机器人、飞碟等。具有深厚文化背景的美术馆建筑,富有时尚感、都市感和设计感的开幕酒会等,让不少宾客赞叹:这才像上海办的艺术活动的味道。
强调公益 打造精品
其实在上海,社会力量创办的美术馆出现已有些年头了。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上海当代艺术馆、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张江当代艺术馆等。据悉,证大集团正在浦东建造的喜马拉雅中心也将拥有一个可观的美术馆。
新出现的民营美术馆规模实力呈现越来越大的趋势。资金实力是其优势之一。雄厚的资金实力有利于保障美术馆的公益性、学术性。它们不需要行政拨款,而是由资金雄厚的企业、机构支撑着。民生现代美术馆开馆仪式上,执行馆长周铁海从民生银行副行长赵品璋手中接过了3000万元人民币的支票,除了用以运营美术馆之外,还设立民生当代艺术奖等。馆长何炬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民生美术馆不靠场租费维持,所以将全力打造精品展览,推动原创艺术的发展。另据报道,喜马拉雅中心的艺术馆建成后的运营费用每年将达5000至6000万元人民币,将由证大集团建立一个艺术基金提供支撑。
相关政策 亟待完善
社会力量参与文化事业建设是我国文化政策所鼓励的,但民营美术馆、博物馆的风起云涌对我国来说确实也是件新事物,法规、政策、行业操守、人才等诸多方面亟待完善,譬如国家税收政策如何鼓励投资公益性美术馆、博物馆的企业和个人,建立艺术基金制度和艺术赞助、捐助制度等。美术馆作为公共艺术平台,需要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职业操守规范。目前的民营美术馆普遍缺乏成规模的收藏,这个状况的改变需要时间、金钱和知识的合作。还有业内人士提醒,要避免个别机构或私人打着开办美术馆的幌子,行炒作、操纵艺术品市场乃至洗钱之实。要鼓励美术馆、博物馆成为百年品牌和文化标志,而不要急功近利。
- 上一篇:为消费者创造更多价值
- 下一篇:体育让“老字号”寻回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