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源祥集团陈忠伟先生在2008IBM论坛上谈企业转型
发布时间:2014-04-22 11:17 浏览量:18
2008年4月24日,IBM论坛2008上海站在上海龙之梦丽京大酒店隆重开幕,以“瞰盛世 铸发展 舞新篇”为主题的此次大会,将协同知名专家学者,从经济走势、企业变革、技术优势等多个层面与您进行互动交流,评点大势,探索对策,并分享 IBM 在中国当前环境下的发展战略。恒源祥集团副总经理陈忠伟先生和我们分享恒源祥的转型。
恒源祥集团副总经理陈忠伟演讲内容:
陈忠伟:尊敬的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我坐在下面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今天为什么会让我来做这个演讲。可能我们下面有很多的观众,或者说是客户也很奇怪,为什么恒源祥来做这样的一个企业分享。我想了半天,我想了一个理由,可能今天上午我的普通话讲的会比较好一些,所以派我来安排这样一个经验分享。
有一个更重要的理由,恒源祥和IBM成为合作伙伴,今天在这里其实也是非常难得的机会,想把恒源祥对转型的一些想法,和我们IBM的高层,以及我们各位客户一起来分享,包括媒体界的朋友。今天我演讲的内容只有一个主题,转型。我想恒源祥大家都不陌生,前天我去了IBM公司,我了解到一个信息,IBM真正成立是在1924年,很巧,恒源祥是晚他三年成立的,其实看整个恒源祥的发展,就是整个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我今天演讲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个是恒源祥的转型,第二是恒源祥对转型的理解,第三,未来我们可能和IBM的合作。今天大家看到我的PPT只有一页,恒源祥的粘性和变革之道,所有的内容我没有做PPT,所以完全是从我的演讲当中希望大家能得到一个信息。这里我就想到了我们很多的朋友可能知道,前一段时间恒源祥放了一个广告,叫十二生肖的广告。可能我们很多人还记忆犹新,在广告的画面上唯一不变的是恒源祥的标,变化的是十二生肖,这就让我想到了今天的主题转型。转型到底是什么呢?我认为转型是一种战略,转型是企业永恒的战略,一个企业最终的目标就是死亡。我们转型的目的是为了能让企业晚一些死亡,所以恒源祥在1927年至今,我们经历了多次的转型。大家知道,中华民国1927年到1937年是黄金十年,也就是说在这十年当中中国诞生了非常多的企业,经济得到了非常迅猛的发展。恒源祥也就是在这样一个时期诞生的。在1927年我们销售的产品主要是绒线,尤其是年轻的消费者对绒线的产品没有一个很深的概念。其实当时的绒线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Gucci和LV,非常时尚的消费群体。恒源祥是这样一个环境中从一家商店开始发展,我们恒源祥的第一次转型是在1935年,当时我们发展成为七家工厂,三家商店,但是主业还是以纺织为主。第二次转型到了1956年,为什么跨度会这么大呢?因为1937年中国发生了抗日战争以及内战。到了1949年整个中国的经济得到了初步的恢复,在1949年解放以后,恒源祥面临一个转型,因为恒源祥的创始是一个民营的企业,民族的企业。到了1949年以后变为国有,所以恒源祥在1956年我们进行了第二次转型,恒源祥由一家民营的企业变为一家国有的商店。当时恒源祥有七家工厂,三家商店,按照我们整个经济领域的规划,我们当时的经济领域有两大领域,一个是流通领域,一个是生产领域。所谓生产领域,也就是指制造,所谓流通领域也就是销售的网点。所以到了1956年的时候,恒源祥被拆分成一家绒线商店和七家生产的工厂。所以工厂是归生产领域,我们的商店是归流通领域。到了1956年恒源祥只剩下一家国有的绒线商店,这是我们的第二次转型。
1966年我们进行了一个非常小的转型,我们把它看为第三次转型,就是恒源祥名牌的名称变了,因为恒源祥创始于1927年,是在一个资本主义的社会环境当中发展起来的,所以1966年由于国家政治体制的原因,我们叫大海绒线商店,因为大海航行靠舵手。到了1978年恒源祥正式恢复了字号,但是恒源祥基本上没有发展,它还是一家绒线商店。恒源祥的第四次转型是在1991年,1991年我们伟大的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更进一步明确了中国要走市场经济。所以1991年恒源祥进行了一次非常非常重要的转型,我们把恒源祥注册成为商标,虽然恒源祥的历史1927年就有了,但是恒源祥一直是字号,没有自己的名牌自己的商标,所以恒源祥的商标是1991年我们正式注册的。我们把这样的转型看作是恒源祥历史上最关键的一次转型,也是对恒源祥的运营模式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1991年恒源祥还是经营绒线产品,我们是一家绒线商店。到了1996年恒源祥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产销绒线最大的企业。所以被很多业界的人士称为,我们产业发展的一个奇迹。因为恒源祥没有任何的人力、物力、财力、体制、机制来保证恒源祥的发展,但是我们用了五年的时间我们从一家小小的商店,成为了世界在这样一个领域当中的第一位。这是我们的第四次转型。
第五次转型是1997年,恒源祥从一个产品我们延伸到四大产业,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针织、服装等,是在1997年我们从一个产品延伸到四个产品。这是我们的第五次转型。第六次转型是2005年,2005年的恒源祥是怎样一个现状呢?我们当时恒源祥整个市场的零售额大概接近40亿人民币,我们在全国的销售网点接近7000多家,我们在全国的合作工厂大概有70家左右,但是到了2005年恒源祥做出了一次重要的转型决定,是什么呢?我们把恒源祥公司的定位正式地确定下来,恒源祥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在2005年我们确定恒源祥是一家拥有消费型品牌的战略咨询管理顾问公司。很多人会觉得很奇怪,为什么恒源祥会定位这样的公司?我们是这样传统的公司,我们是这样悠久的一个公司,为什么我们会定位成一个战略咨询管理顾问公司呢?其实这样的渊源是从1991年确定了。1991年我们公司把恒源祥确定成为商标以后,我们就确定了整个品牌战略,我们是以恒源祥品牌为核心和市场上的社会资源进行组合来进行市场的开拓。所以1991年就有了我们的战略联合合作伙伴,我们的生产工厂是我们的战略联盟,我们的销售网点同样是我们的战略联盟。这是在1991年我们就已经开始尝试。
当然我们现在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用这样一种模式,所以恒源祥这样一种模式是1991年我们延续至今的,恒源祥这样的模式我们在中国的企业当中还没有找到任何一家和我们相似的,我们是纯粹以品牌运作为核心,进行市场上战略,进行企业的发展。所以很多的外国专家看到恒源祥的案例,说恒源祥是中国的耐克。我们对恒源祥的理解是什么呢?恒源祥比耐克还耐克。在这样的过程当中我们没有进行一个生产和销售的转型,但是从耐克公司发展过程当中经历了这样的过程。这是2005年恒源祥的转型。2005年年底我们公司确定了这样一个方向,所以要求恒源祥进行这样一次转型,但是2005、2006、2007表明恒源祥的转型失败。我们说的失败是什么呢?是恒源祥没有真正能够成为我们觉得意义上的拥有消费型品牌的战略咨询管理顾问公司。所以通过这一阶段的总结,我们找出了一个原因,我们找出了一个什么原因呢?是为什么恒源祥没有成为这样一个战略咨询管理顾问公司呢?因为我们缺乏经营品牌的能力。虽然我今天说了,我们公司就做品牌,我们只做品牌,但是从我们公司的整个运作情况来看,我们觉得我们公司的品牌经营能力还存在很大的缺陷,还没有形成整个公司经营品牌的系统和体系来支撑这样一个企业的发展。
恒源祥的未来不是经营恒源祥这样一个品牌,我们会经营很多品牌。在与IBM沟通的时候,我在设想,我说哪一天恒源祥也帮IBM做品牌,看看IBM品牌是不是也可以在其他方面我们进行延伸。这是我们的梦想。恒源祥只是我们做的一个品牌案例,基于这样的一种观点,所以我们现在非常希望我们恒源祥的群体能够真正建立经营品牌的能力,在后面我会讲,怎么样才能真正建立经营品牌的能力。这是恒源祥的转型。当然大家也知道,恒源祥在2005年的12月22号我们正式成为奥运会的赞助商,也是我们这个行业历史上第一家赞助商,当然我们有理由骄傲。但是我们也深切地知道,恒源祥要成为世界一流的品牌,这个道路还非常的遥远,但是我们的机会非常的多。
第二个方面,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恒源祥对整个转型的理解。我们公司做了这样一个报道,恒源祥二十一世纪战略蓝图报告,在这个报告当中我们进行了三方面的分析,我们认为未来的企业会有哪三方面的机遇。第一方面,我们对整个世界的趋势进行了分析,这个趋势是什么呢?是我们现在的社会已经慢慢从一个技术导向、功能导向、生存导向的社会迈向一个情感、文化、精神导向的社会。这是我们通过大量的研究数据得到的。目前有一个资料表明,在2020年所有的消费者在他所消费的产品当中50%会用于情感和休闲的消费,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未来的世界,我们对我们情感和精神的消费将会占去我们的主导消费。另外一个说明什么呢?说明情感和精神的消费价值未来会无限地扩大,会比我们现在所说的有形产品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大。由于时间关系不能展开。第二个,未来企业的发展会形成资源的融合,这种资源的整合和融合是怎么样产生的呢?其实是由经济和文化的推动产生的。我经常说一个不恰当的比喻,我说如果可口可乐不是在美国,但是他如果是在非洲一个国家诞生的,那么即使用了可口可乐这样一个团队,我相信不一定称为现在的可口可乐。因为我们知道可口可乐的背后有一个强大的美国经济和文化的支撑,这就是未来的世界,或者说是现在的世界已经越来越在这方面呈现很强的趋势,就是经济和文化形成一鼓潮流,在推动整个企业的全球化市场。所谓的经济是什么呢?我们经常有一句话,强势经济伴随强势文化,因为中国的经济才刚刚开始,所以中国的文化还在慢慢地被我们世界人所接受。如果当中国的经济成为全球的领头羊的时候,火车头的时候,中国的文化一定会走向世界。那么文化走向世界意味着什么呢?我再前两天看了一个哈佛的教授,他写的一篇文章很有意思,他写到我们现在讲的很多全球化,其实全球化并没有到来,全球化到目前为止才刚刚处于萌芽状态。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全球化所面临的问题是在哪里呢?面临的问题就是文化和政治的问题。文化和政治的问题会阻碍全球化的发展。这一个我们没有办法回避的问题。但是政治和文化会通过经济的手段来进行游侠的融合,这是未来的趋势。
所以我们有一个比喻,说现在整个世界的状态是什么状态呢?我们把美国看成是流行制造,我们把英国看过是经典制造,我们把德国看作是精密制造,我们把法国看作是浪漫制造,我们把意大利看成是情感的制造,我们把中国看成是粗制滥造,这是全球的消费者这么认为的。这样一种认同就会建立起一种文化的认同,所以我们经常去买电器,我们会买日本的,我们去买汽车就会买德国的,我们买服装会去买意大利的,我们买香水会去买法国的,这就是一种文化认同。这种文化认同会在长时间内存在,不是一朝一夕建成的,但是它会影响消费者很长的一段时间。所以资源的融合已经越来越成为全球化的大事。
第三方面,就是信息化对文化整合的一种促进。大家都知道最近我们看到了一些非常新兴的行业,非常新兴的企业有了迅速的发展,而且这种发展的速度是以几何级的速度在发展。我们觉得它超出了常规,它不应该是这样发展的。但是往往事实让我们觉得非常的惊讶,我们看到了Google,我们看到了百度,我们看到了阿里巴巴,这样一种企业的商业模式,在整个市场上的发展他的速度是非常的惊人。其实我们分析一下这些企业的发展我们会得出一个很有意思的结论,就是整个信息化在我们目前的经济当中所起到的推动作用。在信息化的初期,信息化的主要功能是计算。到了目前信息化的主要功能已经不是技术上的功能,它已经成了一个支持信息的管理功能。所以我们现在这样一个社会,我们的知识就要爆炸五倍,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怎么样判断信息,这是我们每一个国家都碰到的严峻的问题。所以知识资源的管理就成为了潮流,成了消费者目前为止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这些公司在这样的环境下通过知识资源的管理,他们建立起了比较有效的商业模式,这个商业模式我把它简单地称为第三方付费,也就是说企业的本身和消费者的本身,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是企业免费提供产品给消费者。我们试问,我们现在的消费者如果免费给你试用,而且给你带来无穷的好处,你会不用吗?很显然,你肯定会用。那么这样的企业怎么样生存呢?就存在着第三方的支付问题。所以微软最近要买雅虎,微软看重了第三方付费系统,这样的付费系统能够为微软未来的成长带来巨大的空间。比尔盖茨曾经说过,3600亿美金的第三方付费的整个市场不可能被Google一家获得。所以微软非常希望通过他的转型能够带来一个新的增长空间。信息化能不能够促进文化呢?大家知道,我们以前文化的传播是通过文字、书籍、信件等等一系列的方式。但是信息化诞生以后改变了人们的一种传播和交流的方式,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去传播我们的思想,去交流我们的意见。所以信息化的平台也就成了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它对文化的融合起到根本性的作用。这是我们对整个目前为止世界的三大趋势我们的认可,我们的认识。
那么在这样的趋势当中恒源祥应该怎样转型呢?我们确定的三个目标。第一个我们要进行价值转移。我们认为未来价值到底在哪里呢?这是我们所做的第一个很重要的工作。第二个我们必须建立我们的核心能力,所谓核心能力是什么呢?是你不可能被别人简单复制的能力,你是不是拥有这样一种能力。我们用中国话叫不可为而为之的能力,你是不是可以建立。第三个考核的指标是我们能不能推动我们所有价值链的体系进行共同的演进,我们未来的目标不是由这个价值链当中的一个环节决定的,而是价值链环节当中的所有环节共同的努力和推动去决定的。所以我们是不是能够做到共同演进。所以我们的转型确立了三个目标,价值转移、核心能力和共同演进。这是恒源祥我们认为下一步转型三件最重要的工作。
第三方面,我想讲一下恒源祥和我们IBM未来合作的空间和可能性。其实恒源祥和IBM的合作已经在1996年开始,但是我们这种合作,我们把它称为买卖关系的合作。因为1996年我们公司买进了第一台IBM的服务器,当然这不是从IBM公司买的,是从经销商那里买的。这是最简单的一种买卖合作关系。那么到目前为止,其实我们所做的工作已经把信息化的工作成为恒源祥的一个主要的工作内容来做。我们在2001年做了一个项目,叫信息化协同模式,为什么会做这样一个项目呢?当时我们这个项目是被上海市政府列为十大信息产业的项目,就是我们上海市的十大信息产业项目。为什么上海市政府对我们这样的信息化项目感兴趣呢?是它以品牌为核心,进行整个资源的整合。所以叫信息化协同模式。前面我看周总也讲到协同模式,我想可能我们是叫异曲同工吧。最近我在想一句话,我们经常在说知识无价,说知识的价值不可能用金钱来衡量。我的另一个理解是什么呢?知识是没有价值的,叫知识无价。为什么我会这么理解呢?因为现在的社会,我们对知识信息的获取已经有非常多的途径,我们可以通过很低廉的成本去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但是获取信息是不是对你企业未来的价值会带来很大的触动呢?不是这样的,这就在一个我们需要获取怎样的知识,我怎么样利用知识。所以在前天我和IBM公司的高官沟通时候,我就在讲一个话题,什么话题呢?就是我们是不是可以建立起一个项目,这个项目的未来对IBM是有好处,对恒源祥有好处,同时我们建立了这个平台,未来还可以为所有的企业去产生服务,这是我们所探讨的一种非常崭新的模式。当然这个模式目前为止还不能透露出来,但是我们相信这样的一套模式如果建立出来的话,会对我们全球的跨国企业,以及对我们中国企业未来走出去,或者建立起价值体系会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我想我们最终所建立的信息化的价值体系会是一个价值的共同演进的模式,而不仅仅是一个知识信息的模式。
所以我想中国有句古话,也是一个现代话,叫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我们相信未来整个信息化如果搭上文化的翅膀,它会有更广阔的空间。就像我们今天的主题,“瞰盛世、铸发展、舞新篇”,在这里我谨代表恒源祥集团预祝我们今天到场的各位嘉宾身体健康,万事快乐。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