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家园暖洋洋

发布时间:2014-04-22 11:17  浏览量:3

刘总和家在外地的职工们一起包饺子,过大年

“俺们家园”的新一代

“老娘舅”朱全海常在家园和大家聊天

陈爱勤一家作为第一批搬进夫妻楼的家庭,如今冰箱电视,一应俱全

几排白净漂亮的宿舍楼,楼宇间绿草茵茵、花木葱茏,三三两两的人们悠闲地散步......这是无锡市藕塘镇一个普通院落的日常景象。不知内情的人肯定以为它是一所大学的学生宿舍,其实,这是恒源祥(无锡)工业园区的职工们生活休闲的地方。马路对面,就是公司的生产厂房。恒源祥的职工们,一边在厂房辛勤地工作,一边在园区惬意地生活,时刻准备着书写恒源祥的下一个传奇。

恒源祥,一个让人感到温暖的名字。这温暖,不仅裹挟在亿万恒源祥消费者的身上,更是深藏在恒源祥广大职工的心里。只有内心温暖的人,才能做温暖世界的事。恒源祥人,正是在一个大家庭式的温暖氛围里,创造着一个又一个产业传奇。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创业者们,早已把恒源祥(无锡)工业园区当作了自己的第二故乡。“我们的家园暖洋洋!”他们自豪地宣称,脸上洋溢着微笑。

四月的无锡市藕塘镇,柔和的阳光奢侈地照耀着大地,空气中飘荡着江南水乡氤氲的灵性。而在恒源祥(无锡)工业园区,早已鲜花盛开,蜂鸟蹁跹,好一派春意盎然的气象。4月8日,记者一行走进工业园区,对恒源祥职工的生活起居环境以及后勤保障措施等进行实地采访,听他们叙说工业园区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与他们一起享受恒源祥带来的感动。

“公众企业”人性化管理

工业园区的部分领导职工热情地接待了记者一行。据工业园区副总经理沈文斌介绍,2001年2月,恒源祥成功转制,从国有企业变成“公众企业”。“公众企业”是传奇人物、恒源祥总经理刘瑞旗创造的名词,因为他认为他们的企业是为公众服务的。当然,在为公众服务的同时,刘瑞旗心里也挂念着他的职工们,他要为他的职工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因此,在决定建立恒源祥自己的工业园区的同时,刘瑞旗就提出要建立配套的职工家园,专门为职工提供生活后勤保障,并且确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人性化管理制度。

很快,占地面积达500000平方米的恒源祥(无锡)工业园区就诞生了。园区不仅有宿舍、食堂、澡堂,还有小超市、运动场等设施,考虑到了职工们生活休闲的方方面面。在当时的私营企业或者说公众企业界,这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举措。

“当然,由于缺乏经验,工业园区一开始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沈文斌介绍说:“那时候卫生比较差一些,周围环境也比较乱。”

情况在2005年发生了变化。这一年,一个关键人物、恒源祥羊绒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全海开始兼任工业园区总经理,全面介入园区的整治和管理工作。“门内工厂负责,门外园区负责。”一上任,朱全海就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工作和生活相分离的原则。在园区建设上,他则提出“安全要保障,环境要整治,服务要跟上”的三条要求。又经过深入地调查研究,他很快提出了园区建设的六大标准:“环境优美、氛围和谐、生存安全、生活安定、收入满意、心情舒畅。”

这几条标准,言之有物、贴近实际,没有一条不闪烁出人性的光辉。其中“生存安全”一条,更是体现了朱全海关爱职工的拳拳之心。为此,朱全海多次与当地政府协商,终于在园区门口设立了警务工作站,最大限度地保障了职工们的人身安全。

郭云凤,一个来自河南南阳的恒源祥单身女职工,强烈地体验到了这一条标准给自己带来的好处。“我的一些同学在别的地方打工,经常听他们说起遇到抢劫等突发事件,但是我到恒源祥工作一年多来,从来没有担心过安全问题。”她说:“像我这样的单身女孩,安全意识非常突出,总害怕遇到什么事情。但是在恒源祥,我的安全感很强烈。”

“我是军人出身,我的职工就是我的兵啊!”听记者说起安全问题,爽朗的朱全海乐呵呵地说:“你看那些战争片,哪个将军不爱惜自己的士兵呢?”原来这就是园区把安全问题摆在突出位置的原因。

据了解,藕塘镇距离无锡市区10余公里,是一个相对偏远的郊镇,但这些年恒源祥的职工从来没有遭遇过恶性治安事件。“晚上姐妹们经常到外面马路上散步,有时一高兴玩到深夜,但是我们一点也不担心会遇到麻烦。”郭云凤说。

说起人性化,“收入满意、心情舒畅”算是很实在的一条标准。这条标准,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实施起来并不难,但是在经济形式趋恶的大环境下,能够坚持下去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我在这里保证,恒源祥一不会裁员,二不会减薪。”听到记者的担心和疑问,朱全海自信地笑着说。这个衣着朴素的亿万富翁,说出的话也是简洁有力,掷地有声,容不得一点怀疑。

“我们对收入很满意,如果不满意,我们早就离开了。”李冰波等职工对记者说:“但是去年发生金融危机以来,别的企业裁员或者减薪的事情时有发生,起初我们也担心恒源祥会不会像他们那样。但是后来公司向我们保证,恒源祥既不裁员也不减薪,我们就放心了。”她们说,她们的一些亲朋好友都非常羡慕她们在恒源祥工作,如果有机会,她们也想进恒源祥。“我为在恒源祥工作感到骄傲!”李冰波心情激动地表示。

可亲可敬的“老娘舅”

站在恒源祥(无锡)工业园区的门口,可以发现里面共有4栋宿舍楼,分成3排,显得整洁而有序。据朱全海总经理介绍,南边的一排是男职工宿舍,中间一排是夫妻宿舍,北边的一排则分成两栋,分别是白领公寓和女职工宿舍。4栋楼合计213间宿舍,按照规划,这些宿舍能够住进1500多名职工。

“当初设计时每间宿舍的标准是住8个人,但是实际上,现在每间宿舍只居住3~4名职工,夫妻宿舍加上孩子每间最多也只居住4个人。” 朱全海不无骄傲地对记者介绍说:“比起大学宿舍来,我们员工的居住条件一点也不逊色。”

朱全海上任不久,园区职工就送给他一个雅号“老娘舅”,这是江南水乡的民俗——晚辈对具有公信力的长辈的尊称。这个身材魁伟、天庭饱满的无锡人,长得慈眉善目,像弥勒佛一样满面福相,办起事来却风风火火、雷厉风行。朱全海喜欢大家喊他“老娘舅”,也甘心当好“老娘舅”。他说,“这是员工们对自己的爱戴,也是严格的要求,我必须当之无愧。”

记者发现,与某些大学宿舍不同,园区的男女职工宿舍被巧妙地隔开,女职工的隐私得到了最大程度地保障。“在大学里,我就曾经为男女宿舍离得太近而苦恼,我们女生的很多隐私都不得不暴露在男生的眼皮底下。”身为恒源祥八厂经理助理的温卫丽说:“一来到工业园区,发现男女职工宿舍被隔开,我就觉得这里的管理非常人性化。”

虽然男女单身职工宿舍被隔开,但是园区并没有因此限定单身男女职工的交往。在我国的一些大型企业尤其是外资企业,男女职工禁止谈恋爱已经是一条公开的秘密。很多公司规定,如果发现公司内部的两名职工谈恋爱,那么至少其中一名必须离开公司。但是在恒源祥,这条颇为残酷的规定并没有被启用。“谈恋爱是人之常情,是每一个成年人的基本权利。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我们不干涉甚至鼓励职工间的自由恋爱。” 朱全海说:“作为鼓励,我们还给双职工提供夫妻宿舍呢!”据介绍,园区的夫妻宿舍楼里,既住着来到恒源祥之前就结婚的职工,也有进入恒源祥后恋爱结婚的双职工。这在其他许多企业是难以想像的。

当然,作为必要的管理措施,园区规定特殊时间段男女职工不得进入对方宿舍。“其实这也是人性化管理的一种体现,毕竟男女有别,我们也要充分考虑到某些实际情况。” 朱全海说。显然,这一条规定也得到了职工们的认可。“自由恋爱也得守规矩,园区的这条规定实际上是在保障我们的正当权益。” 温卫丽说道。

在采访的过程中,记者就发现有小伙子骑着摩托车带着姑娘从园区出去兜风。“瞧,这就是一对儿!” 朱全海一边向记者介绍,一边冲着他们大喊:“玩得开心点!”小伙子得意地挺一挺腰杆,嘴里应道:“谢谢朱总关心!”早已一脚油门下去,摩托车飚出老远,而姑娘则低下了头,似害羞、又似害怕地紧紧抱住小伙子的腰,双双消失在满街的花丛中。

作为居住条件方面的激励措施,除了结婚后住进夫妻宿舍楼外,还有另外一种方式,那就是优秀职工升职后可以住进白领公寓。来自河北的大学生职工温卫丽,经过自己的努力奋斗,不久前被提升为八厂的经理助理,目前就已经住进白领公寓。“相对单身宿舍来说,白领公寓更宽敞一些,条件也更好,我很满意。”她说。

除了宿舍楼的规划特别合理,记者感受最明显的一点还有,园区的环境特别干净。且不说宿舍楼外立面的白洁漂亮、宿舍楼间草地的光滑整齐、人行道边树木的郁郁葱葱,单说每栋宿舍楼的玻璃窗,几乎全部一尘不染、光亮如新。

“这要得益于我们独特的管理方式。”朱全海告诉记者:“我也为卫生问题苦恼过,但是我们采取独特的管理方式后,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位快人快语的总经理还特地补充说,这样的卫生环境就是园区的常态,他们并没有为了迎接我们的来访而刻意打扫过。

原来,针对个别职工不讲卫生、进而影响整个园区环境的现象,当初的管理人员采取了罚款等措施试图加以改进,但是收效并不大。朱全海开始介入园区的整治后,马上发现,罚款只是治标不治本的管理手段,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经过调研,朱全海提出了不用罚款的卫生管理办法,既只要发现某位职工有随地倾倒垃圾、乱扔废弃物等不卫生行为,管理人员就有权利要求这位职工缴纳1000元钱。有意思的是,这1000元钱不是作为罚款,而是作为押金放在管理人员处,只要这位职工抓住了另一个不讲卫生的职工,那么先前的职工就可以把这1000元钱拿回去,同时由他抓住的那位职工缴纳1000元钱作为押金,以此类推。神奇的是,这条管理办法一经实施,竟然立竿见影,园区内的不卫生行为很快就销声匿迹了。

“朱总的这条管理办法简直绝了。”沈文斌副总经理感叹道:“我们最佩服朱总的地方就是他的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思维方式,他总是能找到解决现实问题最行之有效的办法。”

关于这条管理办法还流传着一段佳话。据沈文斌介绍,有位新来的职工可能还不十分理解这条管理办法的内涵,不小心发生了卫生方面的违规行为。按照规定,管理人员要求他缴纳了押金,并要求他抓其他的违规者。没有想到的是,这位新职工蹲守了三天三夜,竟然连一个违规者都没有发现,更别说抓住其他人了。从此,他心服口服地接受了卫生管理办法,再也没有出现过乱扔废弃物等不文明行为。在确认他真心讲卫生后,管理人员最终也归还了他缴纳的押金。这件事情传开后,整个园区的卫生条件大大改善,职工们都自觉维护园区的环境,就像维护自己的家一样。这不能不说是人性化管理的功劳。

让人人享受大家庭的温暖

说到工业园区这几年来的巨大转变,朱全海认为,主要还是管理层的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说到底,我们管理人员就是为职工服务的。”他说:“认识到这一点,任何管理其实都不难。”

事实的确如此。据介绍,上任伊始,朱全海就细心考察了园区的配套设施是否完善。他发现,有些职工因为各种原因,来不及去食堂吃早餐就饿着肚子赶往公司工作。因此,他就在适当的时机替园区引进了早点摊。在职工上班的必经之路上,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这些早点摊可以为职工提供丰富多彩的食物,很好地解决了部分职工的早餐问题。但是,一旦到了规定的时间,早点摊必须撤掉,并且销售人员还要及时打扫各自地点的卫生,以保证整个园区的环境整洁。这个措施一经实施,立即得到了许多职工的好评,朱全海的威信一下子就建立了起来。

其实,在饮食方面,园区的食堂已经做得足够好了。由于恒源祥的职工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口味自然五花八门。为了保证每一名员工都能吃好,食堂每天都会准备米饭、面食等风格各异的主食。在炒菜方面,也是兼顾酸甜苦辣,浓淡脆软,争取让每一名职工都能吃到适合自己口味的菜肴。

对部分确实吃不惯食堂的职工,园区也会支持他们自己生火做饭。在夫妻宿舍楼,每间宿舍都有封闭阳台,在获得园区的统一认可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后,职工夫妻们就在阳台上搭起炉灶,想吃什么口味自己动手就可以了。有一对夫妻,在恒源祥工作生活了近10年,他们一直都是自己做饭吃。只要注意安全,保持卫生,园区从来不加以干涉。当然,单身职工宿舍和白领宿舍同样具有让职工们自己动手做饭的条件。

除了饮食,园区也十分关心职工的身体健康和业余文化生活。每年,园区都会安排职工进行一次体检,查出病情的及时帮助治疗。另外,园区有一个篮球场,管理人员不仅在这里定期组织职工们的篮球比赛和跳舞等体育锻炼,偶而还会请一些戏剧团队专门到园区来为职工表演,极大地丰富了职工们的精神生活。

每逢节假日,这些出门在外的创业者们难免生出思乡之情。这时园区就会组织职工们召开联谊会,大家互诉衷肠,互相排解心中的寂寞。长此以往,大部分职工渐渐对园区产生了依恋,潜意识里都把园区当成了自己的家。每逢春节,园区也会放假,让思乡心切的职工们能够回家与家人团聚。“我们对这个假期非常珍惜。”在六厂从事管理工作的季玉说:“假期的时间非常充裕,我们可以充分享受与家人团聚的幸福。”季玉来自新疆乌鲁木齐市,丈夫和女儿仍在那里工作和学习,每年的春节是他们一家人最欢乐的时光。在这方面,工业园区从来不会为难任何一个职工。“让职工在工作之余最大程度地享受天伦之乐,是我们为职工服务的一个重要内容。”朱全海说:“职工在享受到小家的幸福后,才能体会到恒源祥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其实,工业园区一直在提供条件为职工解决后顾之忧,千方百计争取更好地解决职工与家属的团聚问题。比如,园区正与当地政府协商,准备为外地职工子女入托、上学提供便利。另外,职工家属前来探望时,如果出现意外伤病,园区都会积极地联系医院,让家属得到及时的救治。

说到这一点,季玉深有体会。据她介绍,2008年8月,她70高龄的母亲不远万里来到园区看望她,老人不幸生了一场大病。就在季玉一筹莫展的时候,朱全海总经理组织其他管理人员及时找来车辆并联系好相关医院,让她的母亲得到了很好的治疗。季玉为此感激不已。今年,她的另一位亲戚也得了一种怪病,又是朱全海东西打听,最终在上海联系到了对口的专科医院,并把这位亲戚送进了该医院进行治疗。职工们介绍说,类似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我就是为职工服务的。”这是朱全海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正是这句话,以及他事无巨细的亲历亲为,让朱全海得到了一个亲切的外号:“爱管闲事的‘老娘舅’”。在工业园区,人们经常能看见“老娘舅”熟悉的身影,或者是正在对职工们嘘寒问暖,或者是正在为某一个职工的具体困难出谋划策。每一个工业园区的恒源祥人,说起朱全海总经理,无不竖起大拇指,说一声:“辛苦了,‘老娘舅’!”

在这里:事业爱情双丰收

记者在采访中体会到,由于恒源祥(无锡)工业园区在建设标准、管理措施以及服务方式方面的人性化,许多职工已经对恒源祥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不是逢场作戏,不是昙花一现,不是虚无缥缈,不是可有可无,而是把个人的命运与恒源祥紧紧地捆绑在一起的那种感情,是内心被恒源祥深深打动的那种感情。当年,正是这种强大的感情拯救了恒源祥。如今,这种感情将继续支撑恒源祥坚定地走下去,并且越走越好,走出中国“公众企业”的辉煌篇章,走出中国“公众企业”的灿烂明天。在恒源祥,这种公司与职工休戚与共的企业文化,这种流淌在每一名职工骨髓里的血肉情怀,已经成为其他企业的榜样。

说到未来的打算,已经在恒源祥工作了7年的季玉表示,她希望在不远的将来,丈夫和女儿都能来到自己身边,一起为恒源祥贡献他们的聪明才智。“我的丈夫在乌鲁木齐有着很好的工作岗位,但是为了恒源祥,我希望他能辞职来到无锡,和我生活在一起。”她说。她表示,他们的女儿即将参加高考,她和丈夫都希望女儿能考到上海或者附近的大学来,这样,他们一家团聚就容易多了。

其实,在恒源祥(无锡)工业园区,与季玉有着相同愿望的职工比比皆是。请看下面的名单:

王浩,八厂制衫车间主任,来自安徽阜阳。“我爱人现在也来到了藕塘镇找工作,我希望在她稳定后,我们一家也能住进园区的夫妻宿舍,共享天伦之乐。”

温卫丽,八厂经理助理,来自河北衡水。“我现在等待着把儿子从老家接过来,在这里上学、生活。我和丈夫已经决定,就把园区当作我们自己的家。”

还有李冰波、徐书清……等等,无不把恒源祥(无锡)工业园区当作了自己的第二故乡。他们的愿望,他们的命运,他们的未来,已经与恒源祥紧密相连,生死相依。

最为可爱的,是来自河南南阳的郭云凤,这个20多岁的小姑娘,谈到自己与恒源祥的未来时,她大声地表示:“我要在这里事业爱情双丰收!”听到她真挚的话语,包括朱全海总经理在内的所有人都由衷地笑了。这笑声,是那么清脆悦耳,那么自然和谐。恒源祥的未来,必将如这笑声一样,温暖而明亮。

顺便说一句,恒源祥(无锡)工业园区,连续多年被评为无锡市最佳居住区,并曾被评为“全国外来务工人员示范居住区”十佳之一。(摄/通讯员  黄淼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