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与人文——意大利18世纪铜版画精品展》今在恒源祥香山美术馆开幕
发布时间:2014-04-22 11:17 浏览量:3
2013年10月10日,由恒源祥香山美术馆主办的《景观与人文——意大利18世纪铜版画精品展》将在九江路686号恒源祥香山美术馆正式开幕。展览将以“罗马盛景”与“人文之光”为主题展出意大利古典铜版画原作156件,作品包括在国内首次展出的18世纪意大利著名版画家——朱塞佩•瓦西以描绘欧洲壮游时期罗马城市建筑为主题的系列作品,也有以欧洲绘画大师伦勃朗、鲁本斯的油画原作为蓝本再创作的名家版画作品,还有为科学家伽利略等文艺复兴时期名人创作的人物肖像作品等等。古代意大利的铜版画在世界上十分出名的,基本代表了欧洲铜版画的艺术和制作水准,在世界美术史上也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谈到展览作品的来源,恒源祥香山美术馆馆长说道:“我近年多去意大利,意大利街上的古玩店和画廊是我常去的最爱。店里那些散发着古典气息的铜版画更是会让我驻足许久。后来知道,那大多是高仿的印刷品。通过朋友关系,我找到了几位意大利铜版画藏家,始有缘带回了观众看到的这批珍贵的意大利古代铜版画原作。”
这批保存完好的铜版画制作工艺精美,艺术价值极高,有些刻制工艺现已失传。作品在诉说当时罗马社会人文风情之趣的同时,也使我们了解到数百年前欧洲人的部分生活方式和内容。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展品中有许多表现宗教题材故事的作品。这些来自于原创神话发源地的作品,很好地诠释了原创神话故事真正的含义和宗教内涵。从以上的意义来说,这些铜版画作品堪称是罗马社会的“清明上河图”。
我们将这些珍贵的世界艺术品落户中国,不仅仅是为了供中国版画界借鉴观摩,也是供我们的观众了解欧洲一流古典铜版画艺术的精华,享受意大利那迷人的古典艺术气息。
我们在推出展览的同时,除提供少量的铜版画原作供专业藏家收藏外,还限量高仿精制了一批铜版画供爱好者布置居室及观赏之用。希望意大利的古典艺术气息能为我们的居室带来欧洲“贵族”的艺术品味和氛围。
中国,正在走向世界,当我们足不出国门,甚至足不出户便能欣赏到并能读懂国外优秀艺术作品的时候,我们才能称得上是世界现代文化强国,我们的国民才能够称得上是真正有文化和修养的现代公民。
《景观与人文——18世纪意大利铜版画精品展》展览介绍
2013年10月10日,由恒源祥香山美术馆主办的《景观与人文——意大利18世纪铜版画精品展》将在九江路686号恒源祥香山美术馆正式开幕。展览将以“罗马盛景”与“人文之光”为主题共计展出意大利古典铜版画原作200余件,作品包括在国内首次展出的18世纪意大利著名版画家——朱塞佩•瓦西以描绘欧洲壮游时期罗马城市建筑为主题的系列作品,也有以欧洲绘画大师伦勃朗、鲁本斯的油画原作为蓝本再创作的名家版画作品,还有为科学家伽利略等文艺复兴时期名人创作的人物肖像作品等等。这些作品通过不同的创作题材,展现了意大利18世纪铜版画艺术在欧洲艺术史与文化传播史上所创造的极高成就。
展览将从2013年10月10日开始,持续至10月19日。欢迎艺术爱好者莅临参观!
第一部分:罗马胜景
作者简介
朱赛佩•瓦西(1710 --1782),意大利著名版画家。1710年出生于西西里岛,1736年移居罗马。从1746年到1761年间,他共创作并出版了10卷共240幅表现罗马景观的铜版画作品,并得到了皇室的赞助。
创作背景
17世纪中期开始,欧洲兴起了壮游,并在18世纪达到顶峰。青年贵族以游历欧洲、瞻仰古迹为风尚,壮游不仅增长见闻,积累学识,丰富文化涵养,而且有利于扩展社交圈,提高社会地位。罗马拥有无数的文化瑰宝、遍布的历史古迹、迷人的风光、温暖的气候,更是旅行的必到之地。18世纪意大利出现了一批以风景为创作主题的艺术家,铜版画因其利于印刷传播,多数被出版成册,配以文字说明,成为了旅行者们最佳的旅行圣典,根据这些图文并茂的作品按图索骥寻找罗马胜景。朱赛佩•瓦西的《罗马古今胜景》系列铜版画是壮游时代的文化产物,这些作品也向我们展开了一幅罗马18世纪壮游时代的生活图景。
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
朱塞佩•瓦西系统地描绘了罗马的街道、教堂、宫殿、广场、桥梁,使整个罗马城视觉化。这些气势恢弘的建筑、宏大的场景、徜徉在建筑前参观瞻仰的人群,反映了18世纪崇古的历史风尚,栩栩如生地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他的创作既描绘临时性的节日庆典建筑如凯旋门、烟花台,也关注对城市规划和对建筑的历史性研究,后者是他最主要的作品,这批作品也成为后世学者研究18世纪罗马的重要资料,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
价值和艺术价值。
在艺术表现方面,朱塞佩•瓦西善于把控画面,他根据画面需要,在客观描绘的基础上,主观调整建筑物的透视角度,突出画面主体的宏伟瑰丽。他的铜版画不仅表现景观,天空中翻飞流动的云朵和地面上行走的人群是瓦西画面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门,为画面平添了动感和生活气息,增强了艺术性和绘画性。这批铜版画以雕版技为主,线条细腻流畅,风格优美典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朱赛佩•瓦西在当时的罗马画坛有广泛的影响力,吸引了很多学徒,对当时的意大利景观铜版画创作有深远的影响,他培养的学生中最负盛名的当数乔瓦尼•巴蒂斯塔•比拉纳西。1978年,比拉纳西的铜版画就曾在北京、天津、上海展出,而此次展览朱塞佩•瓦西的铜版画是国内第一次系统研究和展示,对中意文化交流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部分:人文之光
版画从诞生之日起,就与印刷术紧密联系。从15世纪开始出于传播的需要,以铜版画独特的艺术语言来表现传世油画名作,在欧洲盛行一时,并出现了专门的铜版画作坊,向油画家购买素描稿或油画版权,对绘图、制版、印刷各工序都有明确的分工。在宗教改革的年代,铜版画的复数性特点有助于教义的传播;在文艺复兴时期,这些作品普及了艺术鉴赏和收藏。
艺术中人的形象是时代最真实、最生动的“镜象”。艺术创造之所以特别关注人和人的形象,是因为人在万物中最有智慧、最美和最富有生气,人的形体最匀称、最和谐,最能吸引敏感于美的艺术家;更是因为人的思维和活动,影响着社会的变革和历史的进程,不断引发艺术家们的思考和表现的兴趣。此次展览中展出的人物肖像作品,既有以拉斐尔的《利奥十世》、《阿尼奥罗•多尼》、《玛达莱娜•多尼》,鲁本斯的《圣•弗朗西斯科》等名作为蓝本的铜版画,又有《伽利略像》这样的知识分子肖像,这些经由铜版画师再次创作的作品,表现主题涵盖了从普通民众到王公贵族的社会各阶层,体现了对象或沉稳、或宁静、或温柔、或虔诚、或睿智的不同精神气质。这些铜版肖像画,其细腻匀净的线条,形成丰富的黑白灰层次,令人赞叹雕版师精湛的技艺,呈现出朴素、典雅的独特艺术美感。
附:版画小知识
版画的定义
版画是绘画的重要门类,是在各种各样的版材上,制作出可以或不可以涂抹颜料和油墨的版面,然后再用纸来进行转写的一种绘画表现形式,具有间接性和复数性的特点。当代版画的概念主要是指艺术家构思创作并且通过制版和印刷程序而产生的艺术作品。
版画的种类
按照版的材质区分,可以将版画分为四类:木版画、铜版画、石版画、丝网版画
1、木版
木版画也称凸版画,是指用刀在木板上刻出反向图像,再印在纸上欣赏的一种版画艺术。最初的木刻版画即是图像印刷。
2、铜版
铜版画亦称凹版画,是利用工具或腐蚀等方法制版,在金属版(主要是铜板和锌板)上制造出凹陷的线条和肌理,并施墨转印到纸面或其他媒材上的一门版画艺术。
3、石版
石版是平版画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是用油性墨在石板上作画,当画画好之后用阿拉伯的一种酸性树皮提炼出来的树胶对石板表面进行处理,利用油和水不兼容的原理形成石版印刷面。
4、丝网版
丝网版画也叫孔版画,是用丝网制成、图文部分可以漏墨的印版,将颜色进行刮压从网孔漏至承接物上,丝网印刷目前在商业上得到大量的运用。
铜版画发展历程
铜版画的英文为Intaglio,意为凹痕、凹雕,这样的称谓表达了初期铜版画作品以雕刻技法为主的表现特征。15世纪,欧洲人发明了铜版印刷术,以其细腻、柔和的画面表现形式和灵活、自由的制版方式被社会所接受,成为复制印刷术的重要手段,铜版画艺术便伴随铜版印刷术的产生迅速发展起来,被文艺复兴时期的理论家瓦萨里誉为“既珍宝又非常现代的艺术”。
在铜版画创作方面,德国画家丢勒以精湛的铜版画技巧和超凡脱俗的艺术才华使铜版画从复制领域分离,随后又经过伦勃朗、戈雅、惠斯勒、毕加索等绘画大师的承传和参与,使得铜版画的技法日渐成熟,表现领域不断拓展。即使是在印刷技术急速发展的今天,铜版画这种极具原始手段的艺术表现形式依然绚丽夺目。
铜版画技法
由于铜版画是在金属的版面上制造凸凹的线条和肌理,可通过物理和化学的方法获得,因而其技法大致可分为两类:直接技法(物理方法)和间接技法(化学方法)。 直接技法和间接技法赋予了铜版画多样而丰富的印痕效果,其中直接技法是一种精确和细腻的铜版画技法,它是在材质坚硬的金属媒材上利用雕刀和刻针直接操作,形成清晰、悦目的凸线。间接技法是利用酸腐蚀的化学方式进行制版,手段丰富并能产生千变万化的版痕肌理,转印到媒材上形成富有魅力的印痕效果,同时制版过程中技术和技巧的偶发性也左右着铜版画印痕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