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爱心毛衣温暖非洲儿童
发布时间:2014-04-22 11:17 浏览量:17
恒源祥集团董事长刘瑞旗进行衣物捐赠 代表团团长彼得·库赖亚接受捐赠
非洲代表团与现场嘉宾、小演员合影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一饱含母子情的千古绝句随着中国慈善活动走出国门,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中国爱心母亲将对非洲儿童的情谊,一针一线织在了毛衣里。
在此次“恒爱行动•走进非洲”慈善活动中,首批征集的2010件由中国爱心妈妈编织的爱心毛衣,将于年内陆续送抵南非、肯尼亚、尼日利亚、苏丹、赞比亚、津巴布韦等六个非洲国家,捐赠给当地孤残儿童。
专为非洲儿童的贴心设计
“非洲气候普遍较炎热,但有些非洲国家地处高原地区,当地居民也需要毛衣御寒,当地的贫困、孤残儿童也需要爱心帮助。”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有关负责人胡文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结合非洲气候特点,此次爱心活动编织的毛衣特意选用了较细的毛线,并采取疏松织法。
活动所需的爱心毛线,像历次“恒爱行动”一样,由恒源祥集团提供。由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和恒源祥集团共同发起的公益活动“恒爱行动”,自2005年至今,已在中国超过30个省市自治区通过当地妇联机构征集爱心妈妈,为中国孤残儿童编织了超过55万件爱心毛衣。“恒爱行动”已两度被评为“中华慈善奖•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
此次“走进非洲”是“恒爱行动”系列慈善活动的延续。在今年7月上海举行的首批捐赠仪式上,拉开此次爱心行动序幕的则是2010件世博T恤衫。
“除了中国爱心妈妈编织的毛衣,我们还希望借助世博T恤让非洲儿童领略世博魅力。”“恒爱行动”项目主管、恒源祥集团团委书记何君毅告诉记者。
肯尼亚非政府组织协调委员会执行主任彼得•库赖亚大使说,中国爱心妈妈们“慷慨地”为非洲孤残儿童编织毛衣,将中非之间的深厚友谊升华为“亲情”,希望未来这种形式的民间慈善交流方式能够更广泛地在中非人民之间开展。
普通民众的积极参与
在“恒爱行动”中,60%的参与者是低收入人群。何君毅介绍说,“恒爱行动”的初衷就是让更多普通民众参与到慈善活动中来,在全社会营造关爱氛围。
“普通民众即使不富裕,只要有时间,有织毛衣的技术,最重要的是有爱心,就可以参加这个慈善活动。”何君毅说,毛衣本身的物质价值可能微不足道,但其中一针一线融入的母爱之情是无法估量的。
活动开展5年来,从50多岁的“爱心妈妈”到80多岁的“爱心奶奶”,无不在毛衣编织过程中付诸真情,用心投入,从设计样式到编织图案,寄托她们对孤残儿童的一片爱心。
这样的活动形式也将在此次“走进非洲”活动中得以延续,陕西、山西、广西和天津等四个省市被首批确定为活动承办地。自上月底陕西启动该活动以来,250公斤爱心毛线已经运抵西安。
“伸出您温暖的双手,拿起手中的棒针,为远在非洲的孤残儿童编织一件充满爱意的毛衣。”这是陕西省妇联向全社会发出的倡议。
“毛衣附有爱心卡片,爱心妈妈们会在上面留言,每件毛衣都是一个故事。”何君毅说,一针一线,融入的是中国普通百姓的深厚情谊,体现了关爱和温暖的慈善元素,也将中国爱心妈妈关爱世界孤残儿童的真挚情感编织到了毛衣里。
“希望非洲儿童,能感受到中国爱心妈妈的关爱,感受到中国慈善行动的诚意。”他说。
走出国门的有益尝试
据悉,此次首批捐赠的爱心毛衣仅是“恒爱行动•走进非洲”系列活动的开始,未来“恒爱行动”还将持续,并将进一步国际化。
“‘走进非洲’是中国民间慈善行动走出国门的一种创新模式,”何君毅说,“恒爱行动”希望与更多友好国家开展交流与合作,通过互动方式共同参与慈善行动,增进普通民众之间的友谊,同时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慈善行动。
对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来说,这也是第一次尝试。胡文新说,不同于以往以现金捐助为主的国际慈善活动,“恒爱行动•走进非洲”由社会团体和民营企业共同发起,普通百姓参与,通过实物捐赠开展国际民间慈善交流。
“这种形式融入更多情感,更具人情味,是构筑民间交流桥梁、增进彼此友谊的有益尝试。”胡文新说。
- 上一篇:中国“爱心妈妈”手织毛衣关爱非洲孤残儿童
- 下一篇:恒源祥集团赴会“夏季达沃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