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瑞旗:不把品牌当资产经营没有出路
发布时间:2014-04-22 11:17 浏览量:3
有人或许因“中国制造”而自豪,但我认为在未来的全球产业价值链中,纯制造业环节的边际利润会变得越来越薄,它不能支撑中国成为经济强国.“中国制造”不能"制造”出一个强大的中国,只有“中国经营"才能"经营”出强大的中国.
走“中国经营”的道路,其中之一就是走品牌经营之路.品牌是什么?是消费者的记忆.我们对20个大类商品品牌消费者调查显示,一个大类消费者平均能记住的品牌数是7个,而市场利润空间相对值的排序是第一位品牌可能是第七位的7倍.我们也对世界100个最著名的品牌进行了研究,发见其中84个花了超过50年时间,另外16个少于50年的品牌成功源于全新的技术变革和连锁经的模式.中国企业创品牌只有20多年时间.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品牌是无形资产,是信用资产和管理资产.信用资产是消费者认同的东西,管理资产是什么?我们也做过调查,发现企业的无形货产市场价值小于有形资产,就不是优秀企业,其有形资产的价值就会流向别人的无形资产.简单说就是为别人的品牌贴牌生产.美国1997年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之比是1.6:1,就能用无形资产去管理自己和其他国家的有形资产,调用世界范围的优势资源发展本国经济.
与发达国家比,我国无形资产总值太小,且目前市场环境和市场机制并不支持品牌市场的发展.中国目前关于知识产权(商标品牌)的法律法规主体是讲保护.而不是讲发展.比如企业登记法规定.无形资产在整个资产登记注册中最高作价不能超过20%.假如我有1亿元的品牌资产,但只有1000万元现金,以1亿品牌资产入股,只能算2000万元,这就是我们的市场制度。
恒源祥把l亿元投入到品牌经营上去,把品牌做大了,这个品牌一定是资产,否则企业不会投资.但当我把担保法明确的这个商标资产交银行做贷款质押时,银行不认,银行只认1亿元盖的厂房.我们还没有真正把商标资产当作资产。
1999年我们在做恒源祥21世纪发展战略时有份报告,探讨的是我们要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经营.中国未来成为世界制造中心,是中国新的悲哀的开始,大力倡导让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中心,市场制度和环境就会极大地支持和支撑制造业发展.制造业应该是我们发展中国经济的一个策略,中国经营才是我们的战略和一个长远的国策.
1992年中国每投入社会1元可以为下一年度或者未来产出0.5元的GDP.到了2003年,每投入1元,产出的GDP下降到0. 22元左右.而现在是5元的投入仅产出 1元GDP我认为这种现象源于我们投入的是物质性的东西,没有把品牌资产当作真正的资产来进行投入.
目前,许多企业的发展战略是以产品品牌为市场导向,但我们调查发现,以为是做品牌的企业近90%都是在做产品.这是有很大问题的,未来很容易在市场中消失,品牌的发展一定是要依靠于产品的,但是以产品为导向是没有出路的.
我们研究过消费者的需求,发现有生理需求,即“物”,有心理需求,即“悟’,还有精神需求,那是无形的,即"空”.做品牌时,把消费者的这三种需求转化成为品牌的个性和风格,就赚钱了.如果只满足了物的需求,即使有再好的技术,设计师或者专利,品牌依然一分不值.
恒源祥集团经历无数次痛苦的裂变和不懈的奋斗,从一个只有店号的小商店发展成拥有全日70家加盟工厂、5000多家经销网点的企业集团,走的就是一条“以品牌经营,特许战略联盟”为发展经营模式的全新大道,我们的绒线及羊毛衫成为中日市场的第一,我们的集团成为一个拥有市场消费品牌的管理顾问公司,我们正向着中国第一,世界一流的集团战略目标挺进.(刘瑞旗:恒源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 上一篇:恒源祥如何返老还童
- 下一篇:“恒源祥”携手足协 中超签得首家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