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田芳首部现代立体评书《羊神》上海开播
发布时间:2014-04-22 11:17 浏览量:11
单田芳首部现代立体评书《羊神》上海开播 曾几何时,收音机里每天播出的单田芳的评书让多少听众养成了听故事的习惯。如今,评书和相声等曲艺品种都处于低谷,年过古稀的单老却心有不甘,在75岁高龄之际、抱着病体录制了现代立体电视评书《羊神》。12月10日,单田芳带着自己的高徒亲临《羊神》上海首映式,现场更有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曲艺家协会主席“王小毛”王汝刚前来加油助阵。亲力亲为改编 抱病坚持录制
从12月1日开始,《羊神》已开始在辽台公共频道播放。75岁高龄的单田芳原计划亲临沈阳首播式现场,却因大雪使沈阳机场关闭而阻隔来路。这次从北京来到气温更适宜的上海,他显得神采奕奕。现场,“王小毛”表示非常羡慕单老的这股精神头。单老却坦言,自己的身体一直不太好,肺、心脏都有些问题。“话过千言,不损自伤”,评书这一行长年累月老说话,久而久之,还患上慢性支气管炎。去年10月,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使他不得不推迟《羊神》的录制工作。
和大多数以古典文学故事为内容的评书不同,《羊神》是根据纪实文学、报告文学改编的,原来的内容比较实事求是,但没什么文艺成分。要把它变成评书,改编工作都需要由他亲自来做,为此他下了很大的工夫和心血。他还笑言道,就是为了改编这部作品,自己才病倒的。再加上自己的身体本来就不是很好,结果入院出院前后加在一起,《羊神》的拍摄就整整耽误了一年多。
从传统书馆的一桌一人一醒木外加一把折扇,到广播电台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再到电视荧屏的声画结合,单田芳的评书生涯一直在与时俱进,但因为这次的立体评书对说书人的要求更高,所以单老坦言对自己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我讲一回书就得背上6遍,过去讲传统评书时手势都是相对固定的,这回来现代的就得重新设计,还要配合种种表情,真是有点吃力。”单老开玩笑说:“讲一部现代评书的时间和体力顶过去5部传统评书,这个买卖不划算,以后不干了。”
首涉商业题材,不怕外界质疑
以前一提单田芳的评书,大家就会想到“金戈铁马”的大场面,这次单老一反常态录制了一个现代商业题材,让人颇感意外。对此《羊神》的出品方负责人介绍说,2007年之前单老对现代商业评书确实一直有芥蒂之心,直到真正接触了记载一个百年老字号发展史的报告文学《羊行天下》之后,才大胆录制了生平第一部涉及现实题材的评书《老店风云》。
当有人质疑单老涉猎商业题材会不会被观众认为是为企业做广告时,单老颇为坦荡:“之前我也反复琢磨过这件事,但我认为只要认真看了我的评书的人,不会有这种非议。因为我是在讲述一个成功企业如何营销,企业家如何运用他们的智慧走向成功的故事,对每个人都有启发和借鉴性,可以引导大家一起走向成功。”据透露,单老还特别拿这部作品教育儿子,鼓励儿子学习其中的品牌运作手法。
评书下江南 徒弟来助阵
艺术看似不分家,却也存在一定的地域性。上海与苏州在地理位置上的接近,也让曾经红极一时的苏州评弹在上海广受欢迎。这是一门古老、优美的说唱艺术。相对于评书以一人登台开讲的形式、多为金戈铁马的历史演义和叱咤风云的侠义豪杰的内容,弹词则完全不同,一般是两人说唱,自弹自唱,内容也多为儿女情长的传奇小说和民间故事。犹如在赵本山带领下的二人转年年上央视春晚,而以周立波为代表的“海派清口”却总以东视为据点,在观众看来这已经成了一种习惯,而专家将其归纳为是南北方的文化差异所致。
对此,单田芳表示,他并不担心评书不受上海观众的欢迎,相反,他觉得评书需要勇敢创新,多走进南北方观众的生活,了解他们的需求变化,评书才能获得生存下去的动力。就像评弹,在它4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内容和形式都在不断创新。而这次,单老更是带上自己的爱徒前来参加首映式,他说自己已到了古稀之年,艺术的与时俱进需要年轻人的创新意识。评弹也好,评书也罢,两者完全可以相互学习,共同革新,以更好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网络评书有新意 电视春晚不会拒
尽管年过古稀,单田芳却自言有一颗年轻的心,在说书路上大胆创新,开设了一个网络书场,而且还用眼下最流行的织围脖的方式与广大书迷们近距离实时互动交流。
据了解,中国网文化频道专门开设了单田芳的网络书场,被问及此事时,单田芳回答说:“评书艺术也应当与时俱进,不仅要创新说书手段,而且还要运用新的媒体传播。”谈到网络书场,单田芳高兴地说:“网络书场有自身的优势与独特的魅力,既可以在线听书,又可以在线交流。现在我的网络书场上有十多部作品,以后还会继续增加,网络书场现在已经有了30万听众。”
去年,单田芳还在网络春晚上亮相,当记者提及现在最热的央视春晚话题,单老毫不掩饰地说:“评书这种艺术形式很难在春晚的几分钟表演中得到最好的体现,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有可能,找对切入点和话题,我也非常愿意把评书搬到春晚大舞台上。”
- 上一篇:恒源祥与非洲使节共迎新春
- 下一篇:首届国际社会神经科学研讨会在沪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