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中国书协成立三十周年座谈会暨《中国书坛纪事》首发式在京隆重举行

发布时间:2014-04-22 11:17  浏览量:4

纪念中国书协成立三十周年座谈会暨《中国书坛纪事》首发式在京隆重

来自各领域的130多人参加了会议

刘董荣获中国书协贡献奖2011年6月5日,由中国书协、恒源祥集团联合主办的纪念中国书协成立三十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铁农,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中宣部副部长翟卫华,中国文联党组书记赵实,中国文联分党组成员、副主席廖奔出席会议。座谈会由中国书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赵长青主持。赵实代表中国文联讲话。她说,三十年来,中国书协沐浴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春风,伴随着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步伐,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今天,书法艺术已成为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广泛的群众基础,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赵实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大书法家和书法工作者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宗旨意识,坚定理想信念,充分发扬艺术民主和学术民主,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尊重书法家的艺术创作和劳动成果,最大限度地激发书法家和书法工作者的创造活力,努力创作出集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书法艺术精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挥毫泼墨,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功立业。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代表中国书协致辞。他说,三十年来,书法创作得到空前发展,以中国书法兰亭奖、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览为主导,以青年展、新人展、书体展为主要载体的专业性活动日益丰富,逐步呈现出系列化、多样化、规范化的良好态势。与此同时,学术理论研究也取得了显著成果,近三十年来出版发表的专著和理论研究文章,其数量上已远远超过过去一千多年书论文章的总和。在经济发展、文艺繁荣的今天,如何创作出具有鲜明时代特色、艺术特征的经典大作,成就时代经典书法大家,是需要书法界共同思考的问题。近年来,中国书协积极组织广大书法家和书法工作者参与“送欢乐下基层”、中国书法进万家等各种形式的社会公益性活动,充分发挥了服务大局、服务大众的作用,体现了广大书法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今后,中国书协还将继续深入开展书法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校园、进军营等系列活动,大力普及书法艺术,推动书法进课堂,更加有效地发挥书法艺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独特作用。

座谈会上,表彰了三十年来为中国书法事业繁荣发展做出贡献的书法家、书法工作者,刘瑞旗董事长代表恒源祥集团荣获了中国书协三十周年贡献奖。

在庆功宴上,刘董代表恒源祥集团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感谢中国书法家协会给予恒源祥的合作机会,作为恒源祥集团来说,本身集团从八十年代开始就培养和孕育了像好小囡少儿京剧团、好小囡合唱团等艺术团体,也和国家妇联、中国奥委会等政府机构开展战略合作。中国书法艺术作为中国文化的符号之一,象征并代表着中国的文化形象,恒源祥能参与服务并支持中国书法家协会的工作,感到十分荣幸。恒源祥和中国书协在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基础上,会尽自己的责任支持中国书协的工作,运用自身的资源和经验,为打造中国书法和中国书法家协会的品牌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书协顾问刘艺、李铎、佟韦、张飙、邵秉仁,中国书协副主席申万胜、陈振濂,书法界专家学者周志高、周俊杰、孙晓云、李一、叶培贵等做了现场发言。大家分别从不同角度畅谈了中国书法三十年的变迁和发展。他们说,三十年来,中国书法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书法艺术日益深入人心,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性符号,成为广大干部群众加强国学修养、提高审美追求的重要载体。中国书协三十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必将载入中国文化发展的光辉历史,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与会专家普遍认为,书法事业的今天,从展览的规模质量到学术研究的深度,从社会的参与度和影响力到艺术上的创新与繁荣,从教育的大普及到国际地位与形象,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书法事业的蓬勃发展,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干部群众的理解和热爱。大家一致感到,这次座谈会开得非常及时,非常成功,必将成为引领书法事业延着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走向更加辉煌明天的里程碑。

中国书协顾问谢云,中国书协副主席王家新、苏士澍、吴东民、吴善璋、何应辉、何奇耶徒、言恭达、张业法、张改琴、胡抗美、聂成文,中国书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戴志祺、潘文海,恒源祥集团董事长刘瑞旗,恒源祥香山画院执行院长陈明,中国文联各文艺家协会、中国文联机关部室及中国书协各部门负责人,在京的中国书协部分理事、书法家、书法理论家,以及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书画频道等媒体记者130多人参加了会议。

标签: